两个月前的专栏是《大轰炸》,今天这篇叫做《大冬天》,影视圈正式进入了寒冬。
税务问题继续发酵,怎么签合同成了当务之急。所有的资方要签税前,拿到钱的主创是老老实实缴纳高额个税还是偷税漏税,自己去抉择,这个锅资方背不动了。主创们也进退维谷,都在观望。现在是税务新老政策的交接期,老的避税政策失效了,新的还没出来。于是,不差钱的主儿干脆不开工了,结婚的结婚,生孩子的生孩子。更有甚者,戏演着,合同不签,钱先放甲方账户里。以前影视圈多热钱,现在都是烫手的钱。
收视率全所未有的冷。以前的大IP+大流量+大制作制作模式失效。古装扑,现代戏也扑,《归去来》、《创业时代》都是进了百大的片单,结果不但收视率疲软,连口碑都两极分化。收视率唯一能拿出来说事儿的《娘道》,引发了全网声讨三观。以前收视率要过2才算爆,现在能进0.8已是中上水平,过了1粉丝就欢呼雀跃,表扬爱豆扛收视率。
头部剧不吃香了,因为要承担政策风险,就算项目安全,大明星大制作大投入也是公然和总局的“小正大”精神指示对着干,总局说了,现在演员片酬不能超过总投资的百分之四十。怎么管?审批的时候一起交账本。我觉得最近在影视圈的财务应该涨工资了吧。
政策剧取代头部剧,逐渐在成为资方的业务中心。一带一路、改革开放40年、建国70周年、扶贫……一系列以前只有在新闻联播里看到的词语,现在堂而皇之的能够在项目立项的故事梗概里看到。写的人都不信,审的人却让过了。
说真的,谁要每天晚上连看两集剧情版新闻联播,还tm一放就是半个月?
能顺利开机的,除了政策剧,还有一些小制作的网剧。可优爱腾的日子也不好过,日渐收紧的政策和钱袋子,让有些平台已经开始欠款,有些缩减了一半的开支,另外平台的人员浮动也影响着无数项目的命运……一个项目翻倍的利润已经是前朝往事,现在都是赤裸裸地成本加10%的利润,爱干干,不干下一个。
在这样肃冷的气氛下,横店骤减了70%的开机项目,尤其是抗战剧,因为中日最近打得火热,日本国旗都插上了天安门,所以影响两国有好的项目,能不开就不开了。
电视台的领导坐不住了,公开喊话,该拍的项目还是得拍,否则明后面电视台无戏可买!然而,根据业内人士估计,这仅仅是开始,这样的寒冬行情还要延续两年,甚至更久。
凛冬将至,暗夜无边,一切后果,皆有前因。可当下又何尝不是日后的“因”。